國外健康與醫療資訊
健康醫療注意事項
傳染途徑 |
疾病名稱 |
疫情 / 特殊注意事項 |
預防方式 |
---|---|---|---|
|
不論是否出國,都應該完成常規疫苗的施打,出發前請確認已按時完成接種。 大部分疫苗接種後需要2週才會產生足夠保護力,有些疫苗需要間隔一段時間再接種第2劑、甚至第3劑,建議旅客行前2至4週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醫師相關建議。 |
|
|
食物或飲水傳染 |
A型肝炎主要是經由糞口途徑傳播,其傳染途徑包含攝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人與人接觸傳染、血液傳染。當地的飲食、飲水有傳染風險,建議旅客接種疫苗。臺灣近年A型肝炎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30歲以下民眾大部分沒有抗體,應特別留意。A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及效益很高,完成2劑疫苗接種(間隔6至12個月),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若是經常往返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地的開發中國家的旅客建議可接種;如有免疫功能不足者,可經醫師評估接種3劑,以建立長期的免疫力。 |
|
|
確實洗手,吃熟食,飲用水徹底煮沸或飲用瓶裝水。行程中會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地區的旅客(如探親、志工活動、背包客),建議向醫師諮詢疫苗的接種。注意警訊症狀,如發燒、腹痛、腹瀉、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淋巴腫大、身軀出現紅疹,請及早就醫。 |
|
||
旅行者腹瀉 |
致病原包含細菌(大腸桿菌、曲狀桿菌、沙門氏桿菌)、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星狀病毒)、原蟲(梨形鞭毛蟲、阿米巴痢疾)。水楊酸鉍及特定抗生素可用來預防旅行者腹瀉,但在特殊族群才建議使用,宜至旅遊門診諮詢醫師,勿擅自使用。 請留意相關警訊症狀,其症狀可重可輕,包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血便等,若有以上不是,請及早就醫並告知相關旅遊史。 |
|
|
蟲媒傳染 |
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的重要措施,欲前往日本腦炎高風險國家之旅客,若旅遊行程長達1個月以上或頻繁前往日本腦炎流行地區(例如農村),建議採取防蚊措施,並可於出國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醫師,以評估接種疫苗的需求。若旅遊行程僅限城市地區之旅客,則無特別預防接種之建議。請注意相關警訊症狀,其大部分無明顯症狀(小於1%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腦炎,包括發燒、腹瀉、頭痛、嘔吐、意識變化、局部神經障礙,若有以上不適,請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
|
|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印尼、印度及鄰近島嶼等,皆有屈公病疫情發生。旅行者宜注意防蚊措施 請注意相關警訊症狀,包括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及出疹,若有以上不適,請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
|
||
目前國內尚無核准的登革熱疫苗,提醒旅客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防蚊藥劑、使用蚊帳,可避免病媒蚊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注意警訊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若有不適,請及早就醫。 |
|
||
目前汶萊境內感染瘧疾風險低,但過去曾通報諾氏瘧原蟲(P. knowlesi)病例。建議旅客採取防蚊措施,但無須例行性使用瘧疾預防用藥。請注意相關警訊症狀,包括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肌肉痛、關節痛,返國後1年內,如果出現疑似瘧疾症狀,應立刻就醫,並告知醫師曾到瘧疾流地區。 |
|
||
入境預防接種規定: 當地預防接種建議: |
|
||
空氣或飛沫傳染 |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辦公室宣布汶萊取得西太平洋區域(WPR) 消除德國麻疹(風疹)認證,但民眾仍需提防境外移入個案。
麻疹疫情持續在世界各地延燒,並已被美國疾管署列為出國例行性施打疫苗。旅客除了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預防措施,亦應於出發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施打疫苗的需求。
請注意相關警訊症狀,包括前驅症狀-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和在發燒3-4天後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紅疹-柯氏斑點出現24-48小時後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由臉擴散至軀幹四肢。若有上述不適症狀,請及早就醫,並告知相關旅遊史。 |
|
|
汶萊政府規定,旅客若來自受小兒麻痺症疫情影響(polio-affected countries, polio-exporting countries)之國家,均須出示小兒麻痺疫苗預防接種證明。 |
|
||
性接觸或血液傳染 |
透過性行為、汙染的針頭或血品感染。建議旅途中有性接觸、刺青、穿耳洞,或接受侵入性醫療處置者,於行前施打疫苗。 |
|
|
高風險之旅客可於行前諮詢醫師,決定是否使用自費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 預防愛滋最重要的仍是做好安全性行為及相關防護措施,如不參加轟趴、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不共用針具、不使用毒品、定期篩檢等,以降低感染風險。 |
|
||
接觸傳染 |
當地蝙蝠、犬、貓可能帶有狂犬病病毒,一般旅客建議遭溫血動物抓咬受傷再接種疫苗即可,但以下旅客感染風險較高,行前建議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種暴露前疫苗:
暴露前預防接種需施打3劑疫苗,間隔至少21天,建議旅客至少提早1個月至旅醫門診諮詢。 注意警訊症狀,包括初期症狀非特異性(如感冒症狀、頭痛等),抓咬傷部位異樣感,之後陸續出現吞嚥困難以致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患者常在2~6天內因呼吸麻痺而死亡,若有以上不適,請及早就醫。 |
|
|
新興傳染 | 新冠併發重症(COVID-19) |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一種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大部分的人類冠狀病毒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症狀主要以發燒、上呼吸道、流鼻水、腹瀉等症狀為主(亦有多數感染者無症狀),目前主流病毒株為 JN.1。 建議的預防措施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相同,包括勤洗手、妥善處理口鼻分泌物等等。再次提醒民眾平時應做好手部衛生、注意呼吸道禮節、及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
|
其他 |
曬傷、高溫 |
汶萊屬赤道熱帶氣候,炎熱多雨,長年氣溫介於攝氏24°至33°之間。6月至10月吹西南風,12月至3月吹東北風。於9月至翌年1月、5月至6月雨量充沛,氣候較涼爽。 熱疾病的預防: 一般日常防曬建議SPF 15以上的產品,日間戶外活動則建議SPF 30以上的產品。 |
|
汶萊治安與其他東南亞國家比較,相對良好,所發生犯罪案件多為賭博、入屋行竊、傷害及非法移民等,很少重大刑案;惟近來因經濟景氣不佳,治安及吸毒事件略有增加。,國人赴汶萊旅遊,仍應妥善注意自身財物及護照等貴重物品,儘量財不露白,避免歹徒覬覦,造成財物損失。 |
|
||
汶萊主要交通工具為自用客車,汶萊首都市區公車為中小型巴士,分東、西、南、北、中等5線行駛,多為外勞或年長者搭乘。計程車不普遍,機場出口有計程車,其餘地區須用電話呼叫,聯絡電話:(+673) 2222-214。機場另有租車公司。當地路況及駕駛人習慣尚稱良好,惟好開快車者漸多。道路規則採用英制,駕駛座在右,靠左行駛。 自2021年5月1日起,凡居住汶萊超過12個月的外籍人士,均須通過筆試及路試後方可申領駕照。 |
|
![]() |
![]() |
![]() |
![]() |
![]() |
![]() |
![]() |
![]() |
![]() |
疫苗注射 | 勤洗手 | 呼吸道禮節 | 注意飲食衛生 | 預防性藥物 | 防蚊蟲叮咬 | 安全性行為 | 避免接觸禽鳥 | 避免接觸犬隻 |
---|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隱私權保護及資訊安全政策
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