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注意事項

114-05-13
傳染途徑 疾病名稱 疫情 / 特殊注意事項 預防方式
例行性預防接種   不論是否出國,都應該完成常規疫苗的施打,出發前請確認已按時完成接種。
食物或飲水傳染 A型肝炎 當地的飲食、飲水有傳染風險,建議旅客接種疫苗。旅客需注意食物、飲水之衛生,勿吃生食及飲用生水。   
傷寒 確實洗手,吃熟食,飲用水徹底煮沸或飲用瓶裝水。行程中會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地區的旅客(如探親、志工活動、背包客),建議向醫師諮詢疫苗的接種。   
霍亂

緬甸東南部克倫邦水溝谷地區爆發疫情,2024 年截至 12/30 累計報告逾 700 例急性腹瀉病例,其中 2例死亡;與該地區接壤之泰國達府地區累計報告 4 例,當局已關閉邊境通道並提供緬甸醫療物資,在世界衛生組織等介入協助下,病例數已大幅減少。

預防的首要方法為勤洗手、盡量熱食、飲用瓶裝水

因霍亂疫苗無法提供絶對保護力,世界衛生組織亦提醒到疫區旅遊者需注意飲食及用水衛生,以降低霍亂感染的風險,並注意感染時的警訊症狀,包括無痛性(O139型菌病患偶發腹痛)大量米湯樣的水性腹瀉,偶而伴有嘔吐、快速脫水休克,若有不適,請及早就醫。
 
小兒麻痺症

未完成疫苗接種或接種史不明者,行前應提早至旅遊醫學門診補接種。如有兒童隨行,請務必確認兒童已依時程完成小兒麻痺疫苗預防接種。

如果您於緬甸停留超過4週,緬甸政府可能會要求您於出境時出示小兒麻痺疫苗預防接種證明。為了符合當地政府的要求,請您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接種小兒麻痺疫苗,並建議於離開緬甸之前4週至12個月內完成疫苗接種,接種證明記錄於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黃皮書)中。

  
蟲媒傳染 日本腦炎

緬甸在2018年仍有日本腦炎病例,病例以仰光(Yangon)為多。

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的重要措施,欲前往日本腦炎高風險國家之旅客,若旅遊行程長達1個月以上或頻繁前往日本腦炎流行地區(例如農村),建議採取防蚊措施,並可於出國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醫師,以評估接種疫苗的需求。若旅遊行程僅限城市地區之旅客,則無特別預防接種之建議。
 
屈公病

最近一次緬甸病例為2019年,多來自首都內比都(Nay Pyi Taw)、克欽邦(Kachin State)及德林達依省(Tanintharyi Region)。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皆有屈公病疫情發生。屈公病目前沒有疫苗,主要的預防方式為預防蚊蟲叮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防蚊藥劑、使用蚊帳)。有慢性病及懷孕晚期的婦女,有較高風險產生嚴重疾病,於疾病流行期應避免前往。

登革熱

緬甸整年都有其風險,通常在雨季及五月至十月為傳播的高峰期,目前為疾管署公布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之第一級警示國家。

登革熱目前沒有疫苗,主要的預防方式為預防蚊蟲叮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防蚊藥劑、使用蚊帳)。有慢性病及懷孕晚期的婦女,有較高風險產生嚴重疾病,於疾病流行期應避免前往。

茲卡病毒感染症 緬甸目前為疾管署公布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之第一級警示國家。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如要前往請先諮詢醫師,並於當地務必全程做好避免蚊蟲叮咬的措施。  
瘧疾

緬甸前一次大規模瘧疾疫情為2022-23年,其中位於東部的克倫邦疫情最為嚴峻,2023年1月已報告4,510例,該國2022年全年報告32,000例。

偏遠農村、丘陵、森林地區全年有感染間日瘧及熱帶瘧(惡性瘧)風險,Rakhine State部分沿海地區亦有感染風險;中部平原地區與乾燥地區通常無感染風險,但仍可能散發傳播;過去曾通報諾氏瘧原蟲(P. knowlesi)病例。

建議前往前述風險區旅客採取防蚊措施,並請醫師評估是否需口服預防藥物。曾在高風險區停留旅客,請注意以下事項:將瘧疾預防藥物服用完畢,才能達到最佳保護效果。瘧疾大部分在感染後的7~30天出現症狀,但潛伏期也可能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返國後1年內,如果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應立刻就醫,並告知醫師曾到瘧疾流地區,延遲治療可能會致死。

 
空氣或飛沫傳染 麻疹

麻疹為全球性流行疾病,旅客除了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預防措施,亦應於出發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施打疫苗的需求。

  1. 預防麻疹與德國麻疹最有效的方式為接種MMR疫苗,目前國內提供滿1歲及滿5歲的幼兒各一劑公費MMR疫苗;15歲到49歲的育齡婦女若經檢測為德國麻疹抗體陰性,可檢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報告,至各縣市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一劑公費MMR疫苗;其他民眾如為1966年(含)以後出生之成人且計畫前往流行地區,建議先洽旅遊醫學門診或國內提供自費MMR疫苗之醫療院所,評估接種一劑MMR疫苗。
  2. 孕婦及未滿1歲的嬰幼兒是感染高危險群,應避免前往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幼兒可於出發2週以前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
  3. 孕婦不可接種MMR疫苗,如須前往流行地區,出發前請先與醫師諮詢確認有無德國麻疹抗體及是否適合前往,在當地務必戴口罩、勤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
  
肺結核

緬甸每年每10萬人口預估有200~500名結核病新個案,且抗藥性結核比例高。

觀光客之罹病風險低,高風險者包含:
於庇護所、醫院、監獄工作者,或返鄉探親、長期駐外者。高風險者可諮詢醫師,決定返國後是否接受潛伏性結核菌感染檢查(結核菌皮膚測試或丙型干擾素血液測驗)。

  
性接觸或血液傳染 B型肝炎 透過性行為、汙染的針頭或血品感染。建議旅途中有性接觸、刺青、穿耳洞,或接受侵入性醫療處置者,於行前施打疫苗。  
HIV

高風險之旅客可於行前諮詢醫師,決定是否使用自費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

預防愛滋最重要的仍是做好安全性行為及相關防護措施,如不參加轟趴、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不共用針具、不使用毒品、定期篩檢等,以降低感染風險。

 
M痘

傳播方式:

(一)人傳人:M痘可以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瘡痂、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例如經由親密接觸之性行為,包括:口交、肛交或陰道性交,或接觸猴痘患者生殖器(陰莖、睾丸、陰唇及陰道)或肛門、與M痘患者進行擁抱、按摩和親吻,以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等。

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產婦若感染M痘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

(二)人畜共通傳染: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

潛伏期:

M痘的潛伏期約為1-21天,通常為6-13天。

臨床症狀:

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

接觸傳染 狂犬病

當地蝙蝠、犬、貓等哺乳動物都可能帶有狂犬病病毒,一般旅客建議遭溫血動物抓咬受傷再接種疫苗即可,但以下旅客感染風險較高,行前建議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種暴露前疫苗。

  1. 頻繁接觸動物、從事動物相關工作的旅客(如獸醫、動物研究人員)。
  2. 行程中無法避免遭動物抓咬(如露營、自行車旅遊、洞窟探勘等)。
  3. 將前往當地偏僻、無法立即就醫地區的旅客。
  4. 幼兒較容易受動物攻擊,若長期停留可考慮先接種疫苗。

暴露前預防接種需施打3劑疫苗,3劑之間需間隔至少21天,建議旅客至少提早1個月至旅醫門診諮詢。

 
新興傳染 新冠併發重症(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一種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大部分的人類冠狀病毒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症狀主要以發燒、上呼吸道、流鼻水、腹瀉等症狀為主(亦有多數感染者無症狀),目前主流病毒株為 JN.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統計資料,於2025年3月為止感染SARS-CoV-2者緬甸已超過64萬人感染,其中19000人死亡。

建議的預防措施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相同,包括勤洗手、妥善處理口鼻分泌物等等。再次提醒民眾平時應做好手部衛生、注意呼吸道禮節、及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相關旅遊管制和入境限制措施 (隨時間進行滾動式調整)

https://www.boca.gov.tw/sp-foof-countrycp-01-25-51b50-1.html

 

  
其他 曬傷、高溫

緬甸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3至5月是夏季,6至10月是雨季,11月至2月是乾季;全年氣溫約在攝氏26-36℃間。

熱疾病的預防:
避開最熱的午間時段(上午11時到下午3時)、穿著適當服裝和防曬、補充水份及電解質。

一般日常防曬建議SPF 15以上的產品,日間戶外活動則建議SPF 30以上的產品。

 
水災 緬甸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3至5月是夏季,6至10月是雨季,11月至2月是乾季;全年氣溫約在攝氏26-36℃間,夏季高溫甚至可達攝氏40-43℃。近年來緬甸在雨季(6月至10月)的期間,常造成境內多處水災,應避免在此時期前往旅遊。  
治安

橙色警示-避免非必要旅行。

一、緬甸在2025年3月28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7.7強震,震央位於實皆市(Sagaing)西北方16公里處,首都奈比都(Naypyidaw)及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Mandalay)基礎建設受到重創,部分地區建築物倒塌、道路崩裂、電力及網路中斷、路上及空中交通受阻,加上餘震不斷,故建議國人暫避免前往。

二、2023年10月起,緬甸北部「民族民主同盟軍」(MMDAA)以清剿詐騙集團為由,對撣邦若干城鎮政府軍發動武裝攻擊,衝突區域遍及撣邦北部、克欽邦、實階省及上曼德地區,並持續擴大。另緬甸治安未見改善,請國人非必要避免前往緬甸,並請旅緬國人、台商及僑胞勿前往或滯留衝突區域,應儘速撤離。

三、緬甸聯邦共和國由7省、7邦及中央首都特區組成,全國人口5,530萬,共有100餘個民族,向來有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Ethnic Armed Organizations,EAO),目前估計約有21支EAO盤據邊境山區,與緬甸國防軍對峙,該類邊境地區緬甸軍警完全無法進入管理或行使公權力。詐騙集團看中此點,常常隱身其中,使得緬甸已成電信詐騙案頻密發生之主要地區之一。由於緬甸國情特殊,且實務環境非比尋常,國人所涉詐騙事件所在之地區多非緬甸政府公權力所能及,國人倘身陷其中,後續救援備極困難。外交部再次呼籲,緬甸平均國民所得極低,現階段幾乎沒有高薪徵聘外國人才,國人切勿輕易相信任何管道所稱高薪來緬甸工作的話術。

外交部再次提醒所有旅緬國人留意人身安全及周遭安全措施,勿任意拍攝軍警行動,同時避免不必要之外出,並與駐緬甸代表處保持密切聯繫,隨時注意駐處網站公告之消息。

 

 

疫苗注射 勤洗手 呼吸道禮節 注意飲食衛生 預防性藥物 防蚊蟲叮咬 安全性行為 避免接觸禽鳥 避免接觸犬隻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隱私權保護及資訊安全政策
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