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健康與醫療資訊
健康醫療注意事項
傳染途徑 | 疾病名稱 | 疫情 / 特殊注意事項 | 預防方式 |
---|---|---|---|
例行性預防接種 | 不論是否出國,都應該完成常規疫苗的施打,出發前請確認已按時完成接種。 | ||
食物或飲水傳染 | A型肝炎 | A型肝炎主要是經由糞口途徑傳播,其傳染途徑包含攝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人與人接觸傳染、血液傳染。當地的飲食、飲水有傳染風險,建議旅客接種疫苗。臺灣近年A型肝炎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30歲以下民眾大部分沒有抗體,應特別留意。A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及效益很高,完成2劑疫苗接種(間隔6至12個月),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若是經常往返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地的開發中國家的旅客建議可接種;如有免疫功能不足者,可經醫師評估接種3劑,以建立長期的免疫力。 | |
傷寒 | 確實洗手,吃熟食,飲用水徹底煮沸或飲用瓶裝水。行程中會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地區的旅客(如探親、志工活動、背包客),建議向醫師諮詢疫苗的接種。注意警訊症狀,如發燒、腹痛、腹瀉、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淋巴腫大、身軀出現紅疹,請及早就醫。 | ||
阿米巴性痢疾 | 阿米巴痢疾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由食入受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為主要的傳染來源,也可能由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造成。預防方法為確實洗手,吃熟食,飲用水徹底煮沸或飲用瓶裝水。 | ||
腸病毒 |
泰國病例集中於東北部地區,超過8成為小於6歲族群。 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此外,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感染腸病毒後,約2到10天(平均約3到5天)會開始出現症狀。 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及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或因感染腸病毒D68型而引起嚴重呼吸道症狀、腦炎或急性無力脊髓炎等。另外,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症狀大多與嬰幼兒的表現不同,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或嘔吐等,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建議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
||
泰國肝吸蟲 |
泰國於2023年報告848例病例,相較2022全年報告959例,疫情明顯上升,分布以北部難府389例最多,猜也蓬府107例次之,當地人多透過食用生魚或發酵魚料理而被感染。 預防方法:
|
||
蟲媒傳染 | 日本腦炎 |
5-10月為日本腦炎高峰期,盛行率以泰國北部為高。 |
|
屈公病 |
泰國今年(2024)截至3/23累計170例,疫情低於去年同期。 屈公病目前沒有疫苗,主要的預防方式為預防蚊蟲叮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防蚊藥劑、使用蚊帳)。有慢性病及懷孕晚期的婦女,有較高風險產生嚴重疾病,於疾病流行期應避免前往。請注意相關警訊症狀,包括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及出疹,若有以上不適,請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
||
登革熱 |
泰國疫情上升,截至2024/3/9累計報告14,365例病例,其中17例死亡,近一週新增近2千例,為前一週之2.2倍。 登革熱流行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熱帶及亞熱帶區域。目前國內尚無核准的登革熱疫苗,提醒旅客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防蚊藥劑、使用蚊帳,可避免病媒蚊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
||
茲卡病毒感染症 |
泰國去年(2023)累計報告758例病例,遠高於前3年,病例主要分布於首都曼谷市,美國政府提醒民眾前往該國旅遊採取防蚊措施,並於返國後2個月再懷孕。 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提醒旅客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該疾病可由病媒蚊、輸血、性行為傳染,通常不至於造成重症或住院個案,但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如要前往請先諮詢醫師,並於當地務必全程做好防蚊措施。懷孕婦女如從流行地區返國,2週內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暴露史,醫師將進行採檢送驗及胎兒超音波檢查。 注意警訊症狀,如發燒、頭痛、後眼窩痛、紅疹、肌肉關節痛、非化膿性結膜炎,若有不適請及早就醫。 |
||
瘧疾 |
泰國截至2023/3/4累計33例,高於2022年同期,該國持續被WHO列為有疫情之國家。泰國及越南2022年7-9月期間病例數分別較2021年同期增加2.9及1.5倍,專家表示瘧蚊之一的斯氏按蚊,近十年已擴散至衣索比亞、蘇丹、奈及利亞等國,並對多種殺蟲劑產生抗藥性,對抗病媒蚊仍是挑戰,需加強疫情監視及跨國合作。 感染風險全年存於叢林、丘陵等鄉村地區,主要集中在與鄰國之邊境包含泰國最南端省分。曼谷(Bangkok)、清邁(Chiang Mai)、芭塔雅(Pattaya)、蘇美島(Samui Island)及普吉島(Phuket Island)主要觀光區、城市地區均無感染風險。WHO公布大湄公河次區域(GMS)於2021年4-6月報告逾12,000例病例,多為惡性瘧及間日瘧,整體低於去年同期。泰國2022年7-9月期間病例數較2021年同期增加2.9倍。建議前往前述風險區旅客採取防蚊措施,並請醫師評估是否需口服預防藥物。 |
||
恙蟲病 | 泰國全年均有病例通報。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而感染。首要的預防方式為避免叮咬。避免暴露於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若必須接觸草叢環境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塗抹含DEET之蚊蟲忌避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 | ||
空氣或飛沫傳染 |
麻疹 |
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是直接接觸分泌物傳染,全球皆為流行區,泰國近年有疫情爆發。如有兒童隨行,請務必確認兒童已依時程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預防接種;一般民眾可於出發前兩周向醫師諮詢疫苗接種,特別建議1981年後出生的成人,可自費接種MMR疫苗。 |
|
新型A型流感(H5N1) |
新型A型流感大多由染病的禽類感染人類,在當地應避免出入有活禽的傳統市場、養殖場、鳥園,並避免接觸鳥類及其糞便、屍體;禽類肉品及蛋都應熟食。國內每年6-8月期間辦理公費H5N1流感疫苗自願接種計畫,高風險族群可洽疾病管制署諮詢預防接種事宜。 |
||
百日咳 |
泰國2023年11月起疫情升高,2023年全年累計報告393例病例,其中4例死亡,為近5年最高,逾八成病患於11月以後發病,今(2024)年則持續嚴峻,1月新增180例,其中1例死亡;整體病例以1至4歲兒童為多,死亡病例則均為未滿2個月之嬰兒,病例數主要發生在南部省份,尤以北大年府為多。 學齡前預防接種:
成人疫苗建議:
|
||
肺結核 |
觀光客之罹病風險低。 高風險者包含: 於庇護所、醫院、監獄工作者,或長期駐外者。 高風險者可諮詢醫師,決定返國後是否接受潛伏 |
||
性接觸或血液傳染 | B型肝炎 | 透過性行為、汙染的針頭或血品感染。建議旅途中有性接觸、刺青、穿耳洞,或接受侵入性醫療處置者,於行前施打疫苗。 | |
HIV |
高風險之旅客可於行前諮詢醫師,決定是否使用自費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 預防愛滋最重要的仍是做好安全性行為及相關防護措施,如不參加轟趴、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不共用針具、不使用毒品、定期篩檢等,以降低感染風險。 |
||
接觸傳染 | 狂犬病 |
當地蝙蝠、犬、貓可能帶有狂犬病病毒,一般旅客建議遭溫血動物抓咬受傷再接種疫苗即可,但以下旅客感染風險較高,行前建議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種暴露前疫苗:
暴露前預防接種需施打3劑疫苗,間隔至少21天,建議旅客至少提早1個月至旅醫門診諮詢。 注意警訊症狀,包括初期症狀非特異性(如感冒症狀、頭痛等),抓咬傷部位異樣感,之後陸續出現吞嚥困難以致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患者常在2~6天內因呼吸麻痺而死亡,若有以上不適,請及早就醫。 |
|
血吸蟲 |
當地有感染血吸蟲的風險,請注意:
|
||
類鼻疽 |
身體虛弱或抵抗力差者(包括糖尿病,及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應避免赤足於污泥土或污水中。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濕土。 風災期間,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較差者可配戴口罩,減少吸入感染的風險。 |
||
鉤端螺旋體病 | 鉤端螺旋體病全球皆有分布,尤見於熱帶國家。可經由食入或接觸受感染動物之尿液或組織污染的水、土壤、食物而感染。建議落實個人衛生防護,留意用餐環境,避免接觸污水及在可能受污染的河流或池塘從事露營及游泳等休閒活動。 | ||
豬鏈球菌感染症 |
今年(2024)截至3/27累計報告125例,其中7例死亡。該國去(2023)年報告592例,其中32例死亡,多數為勞工、農民及家庭主婦。當局呼籲避免生食豬肉,並建議與豬隻密切接觸人員,應保護傷口避免接觸到豬隻或豬肉產品等。 當局表示常見感染原因為食用生豬肉食品及無適當防護下密切接觸豬隻,其臨床症狀85%個案有典型的腦膜炎,伴隨發燒、頸僵直及畏光、無反應及意識不清;約有54-80%有高頻聽力障礙的狀況發生;30-50%有暈眩、運動失調等症狀,伴隨敗血性關節炎;21%有蜂窩性組織炎。其餘症狀包括關節痛、菌血症、心內膜炎、肺炎、眼內炎、紫斑、敗血性休克也都曾有報告。其預防方式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是最佳預防疾病的最好方法,避免接觸猪隻以及切勿私自攜帶肉類入境,充分煮熟猪肉則是最根本的預防方法,在處理生猪肉時,戴上手套慎防損傷,處理後要徹底洗手;若有傷口須徹底治療及妥善包紮;區分生肉及熟食區,以避免污染;對於發生病例之猪舍、運輸工具及飲水用具必須進行嚴格徹底之消毒以及對於撲殺感染的猪的屍體,應深埋或火化。 |
||
新興傳染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
泰國本土COVID-19疫情熱點主要為曼谷及鄰近之龍仔厝府;也曾於曼谷移民拘留中心發生群聚感染。WHO公布近1個月(2023/12/11-2024/1/7)全球疫情資訊,全球病例數略升,死亡數持續下降,WHO表示依廢水監測數據估計實際感染數可能為通報數的2-19倍。EG.5變異株自2023年2月首次監測以來,截至8/6全球累計53國檢測到該變異株,全球占比約23.8%,2023/8/8發布之研究顯示變異株Rt值高於其他XBB衍生變異株,惟免疫逃脫性無明顯差異。泰國國自2023/11以來住院數持續上升,1週住院數逾500例,多國表示疫情與EG.5及其衍生變異株流行相關。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一種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大部分的人類冠狀病毒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有部分動物的冠狀病毒會讓動物出現腹瀉症狀,可以在糞便當中找到病毒,可能藉此造成病毒傳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統計資料,全球感染SARS-CoV-2者,2022年03月17日為止已超過4.6億人。 再次提醒民眾平時應做好手部衛生、注意呼吸道禮節、及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在當地,若有不適,請撥防疫專線,依指示戴口罩儘速就醫,就醫時主動告知活動暴露史。自國外返臺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泰國COVID-19統計專區如以下連結: https://covid19.who.int/region/searo/country/th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泰國COVID-19統計專區如以下連結: https://covid19.who.int/region/searo/country/th 一、泰國疫情資訊暨入境最新規定:
注意事項:提醒國人在泰國仍應注意疫情,採取必要之防護措施,及保持社交距離,以維自身安全。建議國人出國前仍宜投保適當保額之COVID-19保險、醫療險、旅行平安險、不便險,以免因染疫或行程意外衍生額外負擔。 |
|
M痘 |
自2022年5月截至今 (2024) 年1/5全球累計117國/地區報告93,375例病例,其中178例死亡。泰國於2023年12月單週可達79例。 預防方法: (一) 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 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接種猴痘疫苗。 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並請全程使用保險套。 由於確診個案精液中曾檢出病毒DNA,雖目前尚未確定是否具有傳染力,仍建議男性病患於出現症狀後三個月內應避免各種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 (二) 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 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 避免接觸猴痘確診個案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或寵物。 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與接觸史。 疫苗施打建議 美國FDA於2019年核准新疫苗(JYNNEOS),可用來預防天花和M痘感染,適用於18歲以上感染M痘之高風險族群。WHO建議給予高風險醫護人員、處理正痘病毒之實驗室人員或第一線公衛人員等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 |
||
其他 | 曬傷、高溫 |
泰國的常年氣溫在19~38℃ 之間,平均氣溫約 28 ℃。曼谷最涼爽的氣溫平均為 17 ℃;最熱為3-5月份,氣溫可達 38 ℃。 熱疾病的預防: 一般日常防曬建議SPF 15以上的產品,日間戶外活動則建議SPF 30以上的產品。 |
|
事故傷害 | 泰國是全球車禍死亡率排名極高的國家,每年大約有2.4萬人死亡,尤其是在新年和4月潑水節的連續假期。發生事故主因為酒駕,其次為超速駕駛,兩者佔約三分之二的車禍原因。交通事故中有四分之三跟摩托車有關,就地區而言,東北部的事故和傷亡人數最多。 |
疫苗注射 | 勤洗手 | 呼吸道禮節 | 注意飲食衛生 | 預防性藥物 | 防蚊蟲叮咬 | 安全性行為 | 避免接觸禽鳥 | 避免接觸犬隻 | 避免接觸豬隻 |
---|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隱私權保護及資訊安全政策
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