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健康與醫療資訊
健康醫療注意事項
傳染途徑 | 疾病名稱 | 疫情 / 特殊注意事項 | 預防方式 |
---|---|---|---|
例行性預防接種 | 不論是否出國,都應該完成常規疫苗的施打,出發前請確認已按時完成接種。 | ![]() |
|
食物或飲水傳染 | A型肝炎 | A型肝炎主要是經由糞口途徑傳播,其傳染途徑包含攝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人與人接觸傳染、血液傳染。當地的飲食、飲水有傳染風險,建議旅客接種疫苗。臺灣近年A型肝炎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30歲以下民眾大部分沒有抗體,應特別留意。A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及效益很高,完成2劑疫苗接種(間隔6至12個月),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若是經常往返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地的開發中國家的旅客建議可接種;如有免疫功能不足者,可經醫師評估接種3劑,以建立長期的免疫力。 | ![]() ![]() ![]() |
傷寒 | 確實洗手,吃熟食,飲用水徹底煮沸或飲用瓶裝水。行程中會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地區的旅客(如探親、志工活動、背包客),建議向醫師諮詢疫苗的接種。注意警訊症狀,如發燒、腹痛、腹瀉、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淋巴腫大、身軀出現紅疹,請及早就醫。 | ![]() ![]() ![]() |
|
阿米巴性痢疾 | 阿米巴痢疾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由食入受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為主要的傳染來源,也可能由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造成。預防方法為確實洗手,吃熟食,飲用水徹底煮沸或飲用瓶裝水。 | ![]() ![]() |
|
蟲媒傳染 | 日本腦炎 |
5-10月為日本腦炎高峰期,盛行率以泰國北部為高。 |
![]() ![]() |
屈公病 |
泰國於2020年每週平均新增報告逾400例病例,高於2017-2019年同期;截至2020/10/12已逾萬例,無死亡案例,每10萬人病例數以中部尖竹汶府(Chanthaburi)為多,其次為北部烏泰他尼府(Uthaithani)。 屈公病目前沒有疫苗,主要的預防方式為預防蚊蟲叮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防蚊藥劑、使用蚊帳)。有慢性病及懷孕晚期的婦女,有較高風險產生嚴重疾病,於疾病流行期應避免前往。請注意相關警訊症狀,包括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及出疹,若有以上不適,請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
![]() |
|
登革熱 |
泰國2020年病例多分布於除南部外之地區,截至2020/9/14累計約55,000例,其中38例死亡。 登革熱流行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熱帶及亞熱帶區域。目前國內尚無核准的登革熱疫苗,提醒旅客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防蚊藥劑、使用蚊帳,可避免病媒蚊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
![]() |
|
茲卡病毒感染症 |
泰國為茲卡病毒感染症警示範圍,近9成為本土病例,發病率以中部暖武里府(Nonthaburi)為高,其次為曼谷及羅永府(Rayong)。 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提醒旅客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該疾病可由病媒蚊、輸血、性行為傳染,通常不至於造成重症或住院個案,但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如要前往請先諮詢醫師,並於當地務必全程做好防蚊措施。懷孕婦女如從流行地區返國,2週內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暴露史,醫師將進行採檢送驗及胎兒超音波檢查。 注意警訊症狀,如發燒、頭痛、後眼窩痛、紅疹、肌肉關節痛、非化膿性結膜炎,若有不適請及早就醫。 |
![]() ![]() |
|
瘧疾 |
感染風險全年存於叢林、丘陵等鄉村地區,主要集中在與鄰國之邊境包含泰國最南端省分。曼谷(Bangkok)、清邁(Chiang Mai)、芭塔雅(Pattaya)、蘇美島(Samui Island)及普吉島(Phuket Island)主要觀光區、城市地區均無感染風險。WHO公布大湄公河次區域(GMS)於2021年4-6月報告逾12,000例病例,多為惡性瘧及間日瘧,整體低於去年同期。建議前往前述風險區旅客採取防蚊措施,並請醫師評估是否需口服預防藥物。 |
![]() ![]() |
|
恙蟲病 | 泰國全年均有病例通報。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而感染。首要的預防方式為避免叮咬。避免暴露於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若必須接觸草叢環境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塗抹含DEET之蚊蟲忌避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 | ![]() |
|
空氣或飛沫傳染 |
麻疹 |
泰國截至2020/7/11累計59省874例,無死亡案例,病例分布以陶公府(Narathiwat)為多,年齡主要為15-34歲。 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是直接接觸分泌物傳染,全球皆為流行區,泰國近年有疫情爆發。如有兒童隨行,請務必確認兒童已依時程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預防接種;一般民眾可於出發前兩周向醫師諮詢疫苗接種,特別建議1981年後出生的成人,可自費接種MMR疫苗。 |
![]() ![]() ![]() |
新型A型流感(H5N1) |
新型A型流感大多由染病的禽類感染人類,在當地應避免出入有活禽的傳統市場、養殖場、鳥園,並避免接觸鳥類及其糞便、屍體;禽類肉品及蛋都應熟食。國內每年6-8月期間辦理公費H5N1流感疫苗自願接種計畫,高風險族群可洽疾病管制署諮詢預防接種事宜。 |
![]() ![]() ![]() |
|
肺結核 |
觀光客之罹病風險低。 高風險者包含: 於庇護所、醫院、監獄工作者,或長期駐外者。 高風險者可諮詢醫師,決定返國後是否接受潛伏 |
![]() ![]() ![]() |
|
性接觸或血液傳染 | B型肝炎 | 透過性行為、汙染的針頭或血品感染。建議旅途中有性接觸、刺青、穿耳洞,或接受侵入性醫療處置者,於行前施打疫苗。 | ![]() ![]() |
HIV |
高風險之旅客可於行前諮詢醫師,決定是否使用自費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 預防愛滋最重要的仍是做好安全性行為及相關防護措施,如不參加轟趴、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不共用針具、不使用毒品、定期篩檢等,以降低感染風險。 |
![]() ![]() |
|
接觸傳染 | 狂犬病 |
當地蝙蝠、犬、貓可能帶有狂犬病病毒,一般旅客建議遭溫血動物抓咬受傷再接種疫苗即可,但以下旅客感染風險較高,行前建議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種暴露前疫苗:
暴露前預防接種需施打3劑疫苗,間隔至少21天,建議旅客至少提早1個月至旅醫門診諮詢。 注意警訊症狀,包括初期症狀非特異性(如感冒症狀、頭痛等),抓咬傷部位異樣感,之後陸續出現吞嚥困難以致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患者常在2~6天內因呼吸麻痺而死亡,若有以上不適,請及早就醫。 |
![]() ![]() |
血吸蟲 |
當地有感染血吸蟲的風險,請注意:
|
![]() |
|
類鼻疽 |
身體虛弱或抵抗力差者(包括糖尿病,及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應避免赤足於污泥土或污水中。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濕土。 風災期間,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較差者可配戴口罩,減少吸入感染的風險。 |
![]() ![]() |
|
鉤端螺旋體病 | 鉤端螺旋體病全球皆有分布,尤見於熱帶國家。可經由食入或接觸受感染動物之尿液或組織污染的水、土壤、食物而感染。建議落實個人衛生防護,留意用餐環境,避免接觸污水及在可能受污染的河流或池塘從事露營及游泳等休閒活動。 | ![]() ![]() |
|
豬鏈球菌感染症 |
泰國衛生部公布2021年累計共576例豬鏈球菌感染症,其中24人死亡,較2020年(344例,11例死亡)為高,病例多集中於該國北部,年齡分布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佔近4成),55-64歲其次(近3成);當局表示常見感染原因為食用生豬肉食品及無適當防護下密切接觸豬隻,其臨床症狀85%個案有典型的腦膜炎,伴隨發燒、頸僵直及畏光、無反應及意識不清;約有54-80%有高頻聽力障礙的狀況發生;30-50%有暈眩、運動失調等症狀,伴隨敗血性關節炎;21%有蜂窩性組織炎。其餘症狀包括關節痛、菌血症、心內膜炎、肺炎、眼內炎、紫斑、敗血性休克也都曾有報告。其預防方式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是最佳預防疾病的最好方法,避免接觸猪隻以及切勿私自攜帶肉類入境,充分煮熟猪肉則是最根本的預防方法,在處理生猪肉時,戴上手套慎防損傷,處理後要徹底洗手;若有傷口須徹底治療及妥善包紮;區分生肉及熟食區,以避免污染;對於發生病例之猪舍、運輸工具及飲水用具必須進行嚴格徹底之消毒以及對於撲殺感染的猪的屍體,應深埋或火化。 |
![]() ![]() |
|
新興傳染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
泰國本土COVID-19疫情熱點主要為曼谷及鄰近之龍仔厝府;也曾於曼谷移民拘留中心發生群聚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一種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大部分的人類冠狀病毒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有部分動物的冠狀病毒會讓動物出現腹瀉症狀,可以在糞便當中找到病毒,可能藉此造成病毒傳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統計資料,全球感染SARS-CoV-2者,2022年03月17日為止已超過4.6億人。 再次提醒民眾平時應做好手部衛生、注意呼吸道禮節、及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在當地,若有不適,請撥防疫專線,依指示戴口罩儘速就醫,就醫時主動告知活動暴露史。自國外返臺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泰國COVID-19統計專區如以下連結: https://covid19.who.int/region/searo/country/th 一、 泰國政府決議自3月1日起簡化來自世界任何國家/地區之已完整接種疫苗之國外旅客入境TEST & GO計畫規定,鬆綁入境管制。 二、 所有旅客必須持有以下文件才能進入泰國: (一) 泰國通行證(Thailand Pass)可通過線上(網址:https://tp.consular.go.th/)申請。該系統於2022年2月1日(泰國時間09:00)重新開放接受「TEST & GO」申請。 (二) 「泰國通行證二維碼」(Thailand Pass QR CODE): 旅客必須至少在旅行日期前7天上網註冊,上傳護照及簽證、預防接種證明(限英文)、2萬美元保額之COVID-19保險證明、已付款第1天訂房預付款證明(AQ、QQ或SHA+),及出發前72小時內核酸檢測(PCR)檢驗陰性報告,以取得該QR CODE。第5天改為自行快篩檢驗(免除入住防疫旅館)並將結果上傳至手機應用程式「Mor Chana(醫師勝利)」。 三、 COVID-19疫苗接種要求: (一) 18歲及以上者都必須在前往泰國前至少14天內接種經批准之2劑完整 COVID-19 疫苗; 獨自前往泰國之12至17歲旅客必須接種至少1劑經批准疫苗, 與父母一同旅行者不受此項要求之規範;與父母同行之6至11歲旅客可免除此項要求。 (二) 泰國政府認可之疫苗廠牌包括: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輝瑞/BNT(Pfizer / BioNTech)、莫德納(Moderna)嬌生(Johnson & Johnson)、俄羅斯衛星五號(Sputnik V)、中國國藥(Sinopharm)、科興(Sinovac)及我國高端疫苗(Medigen;高端只適用沙盒計劃,並不適用TEST & GO)。 四、注意事項 (一) 入境第1天須在防疫旅館房間内等候PCR檢測結果,PCR檢測結果呈陰性之旅客可自由前往泰國各地,第5天改為自行快篩(免除入住防疫旅館)並上傳至手機應用程式「Mor Chana(醫師勝利)」。第一次或第二次檢測結果呈陽性之旅客將根據泰國傳染病法,洽其投保之醫療保險公司轉介至合作醫療機構接受適當治療,所需費用必須由外國旅客投保美元保額之COVID-19保險負擔。 (二) 依據病情將建議在醫院或旅館隔離或社區隔離中心接受治療,治療時間至少10天,康復者將獲核發康復醫學證明。 (三) 所有旅行者必須下載並安裝Mor Chana應用程式,並始終將其設置為COVID-19預防措施。 五、建議民眾可至泰國官網www.tatnews.org查看最新訊息及規定。 |
![]() ![]() ![]() |
其他 | 曬傷、高溫 |
泰國的常年氣溫在19~38℃ 之間,平均氣溫約 28 ℃。曼谷最涼爽的氣溫平均為 17 ℃;最熱為3-5月份,氣溫可達 38 ℃。 熱疾病的預防: 一般日常防曬建議SPF 15以上的產品,日間戶外活動則建議SPF 30以上的產品。 |
|
事故傷害 | 泰國是全球車禍死亡率排名極高的國家,每年大約有2.4萬人死亡,尤其是在新年和4月潑水節的連續假期。發生事故主因為酒駕,其次為超速駕駛,兩者佔約三分之二的車禍原因。交通事故中有四分之三跟摩托車有關,就地區而言,東北部的事故和傷亡人數最多。 |
![]() |
![]() |
![]() |
![]() |
![]() |
![]() |
![]() |
![]() |
![]() |
|
疫苗注射 | 勤洗手 | 呼吸道禮節 | 注意飲食衛生 | 預防性藥物 | 防蚊蟲叮咬 | 安全性行為 | 避免接觸禽鳥 | 避免接觸犬隻 | 避免接觸豬隻 |
---|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隱私權保護及資訊安全政策
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